《佛說善生經》的教育倫理觀
前言:《佛說善生經》又稱《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經點內容強調了「六方」(父母親子、師生、夫婦、朋友、主僕、宗教師與信徒)的倫理教育概念。原本是佛陀為教化神教徒的長者子「善生」所說之「禮敬六方」的倫理觀念,而後撰寫成經文,主要在彰顯佛教教育在倫理教育的合理性與相互義務德行的對應關係,以此建構佛化家庭、佛化社會與佛化倫理的基礎。因此,就佛教教化的層級來說,此經所宣示之教義在於「人乘」德行的善法經教,內容多散說在「阿含部」之經典中。就倫理教育觀而言,《佛說善生經》較不同於出世思想的教化,而是佛教經典中最具代表性的在家居士倫理教育價值之建立,其內容即使在幾千年後的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它思想的務實性與平等性。
而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佛說善生經》的倫理教育,所以探討的議題包括:(一)《佛說善生經》之由來、(二)《佛說善生經》主要倫理思想、(三)《佛說善生經》六方倫理所對應教育倫理觀、(四)《佛說善生經》實踐層次。首先在《佛說善生經》之由來部份,討論典故與譯本之源由;在《佛說善生經》主要倫理思想部份,分別切入六方倫理(父母與子女、師生、夫妻、個人與親族、主僕、檀越與沙門等),就經文內容進行文本分析與討論;在《佛說善生經》六方倫理所對應倫理教育觀部份,則是延續《佛說善生經》六方倫理的基礎,再進一步探討其對應倫理教育觀,包括家庭、學校、婚姻、人際、社會教育、經濟,主要分析倫理教育的對應特性與其時代性;實踐層次,則就個人實踐層次、家庭團體實踐層次、社會國家實踐層次、國際間實踐層次來說明,提供筆者對實踐的看法。
第一章 善生經之由來
《佛說善生經》經題標名為「善生」,是一經的別名,故此經名,是依於人名而立的題。因為此經乃是佛陀為「善生」的長者子說法,同時,也依此名開示顯揚人間的善生的道理。如經云:
聞如是:一時,眾祐遊於羅閱耆闍崛山。彼時居士善生疾病困篤,敕其子曰:「吾沒之後,汝必為六面禮。」於是善生他日殞命,子乃敬送供養喪事訖畢,輒早起沐浴,著新衣,之水上,拜謁六面而言曰:「余以恭肅敬,禮子于東方之生,彼又我敬焉。」周旋南方、西方、北方上下,面面同辭。爾時,佛晨旦著衣持缽適欲入城,見居士善生子於水上六面拜謁如是,眾祐則從而問曰:「居士子,汝何近聞,必當早起沐浴,著新衣,之水上,拜謁六面,自說:『恭肅敬禮拜于諸方』而又浴。彼之敬者,是何師法?善生子!」善生子對曰:「吾父臨亡,先有此令,是以遵行,不聞之於師也。」[1]
此經從善生之名,主要彰顯人道之善的意義,由善業而生為人,而名為「善生」;要使此人生得增上善生,不虛度,必須要由善生善,長養善根,才能使來生乃至永世植善因、善果不斷,而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所以名為善生。故,在經文中佛陀為原是神教徒的長者子「善生」所說的「禮敬六方」,教以關於父母親子、師生、夫婦、朋友、主僕、宗教師與信徒間的倫理觀念,與合理性相互義務的德行。因此,《佛說善生經》又稱《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強調了「禮敬六方」,如經云:
佛在王舍國雞山中。時,有長者子,名尸迦羅越,早起嚴頭,洗浴著文衣,東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國分衛遙見之,往到其家問之:「何為六向拜?此應何法?」尸迦羅越言:「父在時教我六向拜,不知何應?今父喪亡,不敢於後違之。」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尸迦羅越便長跪言:「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意。」[2]
《佛說善生經》所舉之例回歸到人間的和樂善生之道的教言。此宣示淑世善群之「人乘」德行的善法,尚多散說在『阿含部』的經典中,不勝枚舉,然此可以概見一斑的了。在版本部份,《佛說善生經》一作《善生子經》或《六方禮經》,東晉僧伽提婆譯,收於《中阿含經》卷33。除了這部外,此經至少還有如下幾種譯本:其一,是據《開元釋教錄》卷1記,後漢譯經沙門安世高譯有《尸迦羅越六向拜經》一卷,或云《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出《長阿含》第11卷。「尸迦羅」或「尸迦羅越」,是梵文「善生」一詞的音譯,因此《尸迦羅越六方禮經》即《善生經》的另一譯本。其二,是西晉沙門支法度譯有《佛說善生子經》一卷,《開元錄》稱其初出與祗多蜜、竺難提等所出同本,出《中阿含》第33。其三,是另據《開元錄》卷2記,東晉竺法護曾譯《大六向拜經》一卷,太安元年譯。或云《尸迦羅越六向拜經》,出《長阿含》第11。[3]總之,在安世高至僧伽提婆近二百年間,此經先後有至少四個不同的譯本,《尸迦羅越六向禮經》、《六向拜經》等都是此經的異譯,在《長阿含經》和《中阿含經》中都收有此經。可見此經的流傳譯本相當廣泛。
留言列表